中国医师协会继续医学教育部王振华主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关节学组组长陈继营教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关节外科主任周宗科教授,黑龙江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哈医大二院吕松岑教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显微医学部主任、关节外科主任盛璞义教授,广东省人民医院骨科行政主任兼关节骨病与创伤科行政主任郑秋坚教授,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主任孙炜教授以及元化智能公司首席科学家孟庆虎院士团队参加了研讨。
参与研讨的专家团队
中国医师协会继续医学教育部主任王振华首先代表医师协会介绍了智能手术机器人在国内的发展情况。他表示,经过多年发展,手术机器人无论是从装机数量还是临床应用看,影响力日益扩大。“先进医疗装备是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础,智能手术机器人的高质量发展及规范化诊疗是今后重要发展方向”,他希望智能骨科手术机器人专项能力规范化培训能够大大提升国内高端医疗的发展水平,促进国内智能骨科技术的管理水平以及人才培养的技术水平的整体提升。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主任、关节外科主任周宗科教授列举了一组数据:2013年以后,智能手术机器人已经成为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的热点领域,相关研究文献数量快速增加,从每年几十篇到目前的上千篇。2015年~2020年,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累计数量(套)年复合增长率为103.1%,2020年~2026年预计达到接近90%,装机数量接近800台。他认为,“关节置换手术机器人在国内将逐渐普及,专业化、规范化培训应先行一步。”
那么,手术机器人对于骨科医生究竟可以起到什么作用,患者又会有什么获益呢呢?周宗科主任介绍说,“对于外科手术,安全边界很重要,有经验的外科医生可以更好地把控‘边界’。据之前的一项临床研究调查,机器人截骨误差率在0.5毫米之内,远远低于人工操作。可以做到精准,创伤小,同时有效保护神经,减少失血,患者住院时间会缩短,康复速度也会加快。”周主任表示,我国地域辽阔,医疗水平差距较大,通过手术机器人可以实现远程操作,指导当地医师来完成手术,有助于提高我国在骨科领域医疗的同质化水平。